3.4.3产生的原因分析
①风机盘管与冷、热水支管采用硬连接,如套制的螺纹有一点偏斜,就会造成盘管接口损坏而漏水;一般采用半硬连接的经过退火的紫铜管或软连接的高压橡胶管等;
②凝结水管的坡度反坡或坡度过小,凝结水不能排泄,而从凝结水盘外溢;
③有些生产风机盘管的厂家由于质量低劣,出现滴水盘的排水口上端高出盘顶。
3.5冷却塔的冷却效果不良
3.5.1表现形式冷却水温度偏高,空调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和冷凝压力上升。
3.5.2危害性降低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并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转。
3.5.3产生的原因分析
①冷却塔上的轴流排风机不转或反转;冷却塔运转前,必须对电机的单体进行试验,确认电机正确的旋转方向;
②布水器的孔眼堵塞,在通水试验或试运转中,应检查和处理使布水器畅通;
③旋转布水器的转速不正常,不锈钢焊接风管厂家,在试运转中来调整进水压力和布水管孔眼安装的角度来改变布水器的旋转速度,提高冷却塔的冷却能力;
④填料附有泥垢,减少热交换的散热面积,冷却塔在安装时应避免将杂物带入,并在试车前进行清洗,将填料上附有的泥垢等杂物清除掉;
⑤冷却塔上的轴流排风机压头较小,不允许在冷却塔排风孔上安装短管或其它部件,否则增加阻力而减少风机的排风量,降低了冷却塔的冷却效果。
3.6离心式风机运转不正常
3.6.1表现形式风机试运转时产生跳动、噪声大、叶轮扫瞠、三角皮带磨损及启动电流大等异常现象。
3.6.2危害性风机不能正常运转,影响整个系统的使用,如不进行处理,将缩短风机的使用寿命。
3.6.3产生的原因分析
①风机的转子质量不均匀,静平衡性能差;
②三角皮带传动的风机,其皮带轮宽、中心平面位移和传动轴水平度超差;风机安装就位后,必须用方水平对其传动轴的水平度进行检查,在轴承水平中分面上相距180o的两个位置进行检测,其允许偏差≯0.02‰;皮带轮轮宽中心平面位移,应在主、从动皮带轮端面拉线后用钢板尺测量,其允许偏差≯1mm;
③电动机直联传动的风机,其联轴器同心度超差,其允许偏差,径向位移为十万分之零点零五,轴向位移为十万分之二;
④三角皮带过紧或过松;皮带的松紧度用手敲打已装好的皮带中间,稍有跳动为准或用手往下按,其按下的距离为皮带的厚度为宜;
⑤同规格的皮带周长不相等;
⑥三角皮带轮轮毂部断面尺寸与三角皮带不配套;
⑦55kW以上的风机投有启动阀。
3.7离心式通风机出口风量不足
3.7.1表现形式风机的电机运转电流比额定电流相差较多,系统总风量过小。
3.7.2危害性系统的总风量不足,空调或洁净房间的湿温度或洁净度无法保证。
3.7.3产生的原因分析
①风机转数丢转过多;
②风机的实际转数与设计要求的转数不符;
③风机的叶轮反转;
④系统的总、干、支管及风口风量调节阀没有全部开启;
⑤风管系统设计不合理,局部阻力过大;
⑥设计选用的风机压力过小。
3.8空调制冷机组冷量不足
3.8.1表现形式制冷压缩机本体运转无明显异常现象,但空调房间温度降不下来。
3.8.2危害性满足不了生产工艺或工作人员舒适的要求。
3.8.3产生的原因分析
①制冷剂充灌得不足;制冷剂不足可从膨胀阀处听到有间断的液体流动声,严重不足时,将在膨胀阀后的管道上出现结霜现象;
②制冷系统有泄漏部位;
③冷凝器的冷却水量不足或冷却水温偏高;
④热力膨胀阀开度不适当;
⑤热力膨胀阀和感温包安装不合适;一般要求膨胀阀应垂直安装,感温包安装在回气管道的水平部位;在有集油弯头的情况下,感温包应安装在集油弯头之前;当蒸发器出口处设有气液交换器时,感温包应安装在气液交换器之前。
3.9空调制冷压缩系统运转不正常
3.9.1表现形式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过高或过低,吸气压力过高或过低,高、低压继电器经常动作,压缩机启动后90s内突然停车及油压过低。
3.9.2危害性空调制冷压缩机不能正常运转,空调系统所需要的冷量无法保证,系统不能投入运行。
3.9.3产生的原因分析
①空气进入制冷系统;冷疑器冷却水量不足,制冷剂充入量过多,以致积人冷凝器减少冷凝面积;管壳式冷凝器封头盖水路隔板漏水,使水流短路;排气阀未开足;冷却水量过多及排气阀片渗漏;
②吸气阀开启过大;吸气阀片、阀门座、活塞环渗漏;卸载装置失灵,或空调负荷减少;吸气过滤器堵塞;系统制冷剂充入不足;
③高、低压继电器压力值调整得不适当;吸气阀未开;
④压差控制器(油压继电器)动作;
⑤油泵有故障;油压调节过低;油过滤器堵塞及压缩机在高真空下运转。
3.10通风、空调系统实测总风量过小
3.10.1表现形式风机和电机的转数正常,风机运转无异常现象,电机运转电流过小,与电机的额定电流相差较大,各送风口(或排风口)出口风速很小。
3.10.2危害性系统总风量达不到设计要求,通风、空调系统的其它参数无法保证,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转。
3.10.3产生的原因分析
①空调器内的空气过滤器、表面冷却器、加热器堵塞;
②总风管及各支风管的风量调节阀关闭或开度不大;
③风阀的质量不高,风阀的叶片脱落;
④风管系统设计不合理,局部阻力过大;
⑤设计选用的空调器不当;
⑥设计选用的风机全压过小。
3.11通风、空调系统实测的总风量过大
3.11.1表现形式风机运转正常,电机运转电流超过额定电流,各风口的出口风速较大。
3.11.2危害性通风、空调系统在试车或试验调整过程中,如电机长时间处于超负荷运行,电机将会烧毁。
3.11.3产生的原因分析
①对于空气洁净系统是由于各级空气过滤器的初阻力小;
②系统总风管无调节阀或调节阀失灵;
③风机选用不当。
3.12系统总风量或支管风量调整的数据偏差过大
3.12.1表现形式系统实测的风量与风机的电机运转的电流值不符,房间内各风口的送风量偏大或偏小。
3.12.2危害性风量过小,空调房间的温湿度得不到保证;空气洁净房间的洁净度达不到要求。风量过大不仅浪费能量,而且电机长期处于过载,易毁坏。
3.12.3产生的原因分析
①选用的测定仪表的种类不合适;
②测孔在风管的部位不符合要求;
③测孔在风管的断面分布不均匀;
④测定人员操作误差;
⑤测定仪表的准确性未进行计量鉴定;
⑥动压值的计算整理不符合要求。
实际工程当中会发生种种问题,希望工作中尽量避免问题的发生。
1.通风与空调工程的风管与配件的制作属非标产品制作,加工前应按设计图纸和现场情况进行核对和放样制图。
2.各种材料风管适用的压力系统。钢板、玻璃钢板风管适用于高、中、低压系统;不锈钢板、铝板、硬聚氯乙烯等风管适用于中、低压系统;聚氨酯、酚醛复合风管适用于工作压力≤2000Pa的空调系统,玻璃纤维复合风管适用于工作压力≤1000Pa的空调系统。复合风管的覆面材料必须为不燃材料,具有保温性能的内部绝热材料应不低于《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06中规定的难燃B1级,所用胶粘剂应与其管材材质相匹配,且对人体无害,符合环保要求。
3.制作风管、配件及部件所选用板材的厚度应符合相关国家规范标准要求。防排烟系统防火风管的板材厚度按高压系统的规定选用。
4.金属风管板材的拼接方式有咬口连接、铆接、焊接连接等方法。一般板厚小于等于1.2mm的板材采用咬口连接,咬口连接有单咬口、联合角咬口、转角咬口、按扣式咬口和立咬口等形式,金属风管的咬口形式需根据风管系统的压力及连接要求进行选择。板材大于1.5mm的风管采用电焊、弧焊等方法,板材的焊接宜采用间断跨越焊形式,跨越焊间距宜为100~150mm,焊缝长度宜为30~50mm,不锈钢焊接风管价格,焊材应与母材相匹配,焊缝满焊均匀。
5.金属风管连接采用法兰连接、薄钢板法兰连接等形式。板材连接应顺直、平整、严密牢固,满足连接强度要求。风管与法兰连接采用铆接或焊接连接,风管的法兰焊缝符合要求并具有互换性,中低压系统矩形风管法兰铆钉间距小于等于150mm,高压系统小于等于100mm.
6.风管应根据其形状、断面尺寸、长度、系统工作压力等情况按规范要求采取加围措施。复合风管一般采用内支撑加固,玻璃纤维复合风管的尺寸及工作压力超过一定数额时应增设金属槽形框外加固,不锈钢焊接风管生产,并与内支撑固定牢固。
7.风管的配件包括弯头、三通、四通、变径管、异型管、导流叶片、三通拉杆阀等。金属风管边长大于500mm的风管宜设置导流叶片,导流叶片分单片式和月牙式两种类型。复合风管导流叶片可采用同材质的风管板材、PVC定型产品或镀锌钢板弯压制作。
8.通风空调系统的部件包括风阀、消声装置、风口、风罩和风帽、过滤器等,一般为厂家提供产品,产品制作材料应符合设计及相关产品标准要求,并提供具有合格的质量证明文件。产品进场时应进行进场检验,质量检查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做好相关记录。
1.12不锈钢风管耐腐蚀性能差
1.12.1表现形式风管表面有划伤、擦毛等缺陷和焊渣飞溅物,焊缝表面呈现黑、黄斑及花斑。甚至风管局部锈蚀。
1.12.2危害性降低不锈钢通风系统的抗腐蚀能力,缩短使用寿命。同时由于风管局部腐蚀,降低了通风系统的严密性,使有害气体扩散到环境中,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1.12.3产生的原因分析
①风管板材下料、加工的方法不当;
②在操作过程中,碳素钢与不锈钢接触,使其表面出现腐蚀中心,破坏其氧化层的钝化膜;
③选用的焊接工艺不合理,应采用弧焊、直流电弧焊‘
④焊接过程中未采取防止焊渣飞溅直接下落到风管板材上的措施,应在焊缝两侧表面涂抹白垩粉;
⑤焊接后表面未清理,应先去除油污、焊渣及飞溅物,然后酸洗、热水冲洗及钝化处理;
⑥在焊缝及其边缘处开洞,将使洞口变形,以及由于二次焊接而产生的金相结构变化;
⑦风管支架采用碳素钢支架未采取隔离措施;
⑧风管的法兰连接螺栓、螺母未采用不锈钢制成的紧固件;如采用碳素钢紧固件时,应涂刷耐酸涂料。
1.13铝板风管耐腐蚀性能降低
1.13.1表现形式风管表面有划痕,焊缝内遗留焊渣和焊药,风管局部腐蚀。
1.13.2危害性降低铝板通风管道的抗腐蚀能力,缩短使用寿命。
1.13.3产生的原因分析
①风管板材划线下料未放在铺有橡胶板的工作台上进行。放样划线不能使用金属划针,否则会损伤具有防腐性能的氧化铝薄膜;
②焊接时未采取措施,即焊接时未消除焊口处及焊丝上的氧化皮等;
③风管焊接后未用热水清洗焊缝和去除焊缝上的焊渣、焊药;
④法兰与风管并非同一材质,产生电化学腐蚀,如采用角钢制作法兰时,未将角钢法兰表面做镀锌或喷涂绝缘漆等防电化学腐蚀的绝缘处理;
⑤风管与法兰连接采用碳素钢制铆钉,
未采用4~6ITLrn的铝铆钉;
⑥支架未采取防腐绝缘处理措施;
⑦法兰连接螺栓、螺母与风管材质不符,如采用镀锌螺栓、螺母,在法兰的两侧未垫上镀锌垫圈增加接触面,防止法兰被螺母划伤。
1.14硬聚氯乙烯塑料矩形风管扭曲、翘角
1.14.1表现形式风管表面不平,对角线不相等,马鞍山不锈钢焊接风管,邻表面互不垂直,两管端平面不平行。
1.14.2危害性风管产生扭曲、翘角现象,使风管与风管连接受力不均,法兰垫片不严密,增加漏风量;风管系统由于达不到平直要求和受力不均而损坏,降低使用寿命。
1.14.3产生的原因分析
①硬聚氯乙烯塑料板是由层压法制成,在制作风管过程中再次被加热后,由于板材内部存在各向异性和残余应力,冷却后将出现收缩现象。下料前未对每批板材做收缩量试验,确定收缩值后,划线时把收缩量部分放出后,再行下料;
②在板材划线下料时,未使两个相对边的长度和宽度相等;
③加热折方不准确;
④焊接的坡口不正确,未按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
1.15硬聚氯乙烯塑料风管焊接质量低劣
1.15.1表现形式焊缝的强度低,焊接处凸起,焊缝结合得不紧密,出现裂缝等缺陷。
1.15.2危害性风管结合处的强度降低;严密性不够,影响使用效果。
1.15.3产生的原因分析
①焊接的温度不合适。焊接的空气温度应控制在210~250℃的范围;
②焊条直径与焊枪直径不匹配。一般焊枪的焊嘴直径接近焊条直径时的焊缝强度高;
③焊缝的形式必须适应风管、部件的结构特点,未按《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选择;
④焊接的方法不正确。
2、空气洁净系统的制作与安装
2.1洁净系统风管拼接缝过多
2.1.1表现形式洁净系统的风管有横向拼接咬口缝和大边<800ITll‘n的底边有纵向拼接咬口缝。
2.1.2危害性增加系统风管内的积尘量,加大空气过滤器的负荷,而缩短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和降低洁净效果。
2.1.3产生的原因分析
①未按《施工及验收规范》中规定的制作风管时应尽量减少拼接。矩形风管底边宽在800ITLITI以内,不应有拼缝;800iilln以上,尽量减少纵向拼接缝。但不得有横向拼接缝;
②片面地降低损耗来节省材料;
③风管下料未综合考虑。
2.2空气过滤器箱不严密
2.2.1表现形式空气过滤器箱体漏风;过滤器箱与过滤器框架不严密。
2.2.2危害性由于过滤器箱的不严密,造成向外部环境漏风,不但增大冷、热能量耗损,而且降低洁净效果;另外由于过滤器框架与过滤箱体接合处不严密,使未经过滤器过滤的空气流过,降低洁净房间的洁净度。
2.2.3产生的原因分析
①箱体板材的连接方式不当。咬口形式可采用转角咬口和联合角咬口,尽量避免采用按扣式咬口;
②箱体与过滤器框架连接得不严密。箱体与过滤器框架采用螺栓紧固时,其间隙必须垫上密封垫片,防止未经过滤器的空气流过;
③框架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差;
④箱体板材的连接缝隙,箱体与框架的缝隙未做密封处理。
2.3洁净系统不严密
2.3.1表现形式洁净系统的风管咬口缝、法兰连接处、风管翻边四个棱角、风量调节阀外露的活动部分等处漏风。
2.3.2危害性由于各连接部位不严密,造成系统漏风量过大,不但增大冷、热源的损耗,而且影响洁净房间的洁净度。
2.3.3产生的原因分析
①风管咬口形式选择不当;
②风管各缝隙未采取密封措施;
③法兰的垫料材质、厚度及连接形式选择得不当;
④法兰的平整度、螺栓孔及铆钉孔间距不符合要求;
⑤风量调节阀轴孔不严密;
⑥风管法兰翻边量小。
2.4高效空气过滤器安装质量不符合要求
2.4.1表现形式高效过滤器本体损坏,与高效过滤器风口框架或高效过滤器框架连接不严密,经检查有泄漏现象。
2.4.2危害性洁净室内的洁净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您好,欢迎莅临益航空调,欢迎咨询...
![]() 触屏版二维码 |